時間:2023-02-08 預覽:1
今年以來,機械設備行業逐步走強,1月大幅反彈9%跑贏大盤,部分公司如秦川機床、紐威數控等漲幅均在15%左右,背后的原因與行業基本面拐點顯現、國產化進程提速不無關系。
去年下半年以來,機械行業毛利率環比回升,行業拐點初顯。在中國經濟復蘇、國家持續推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制造業升級的背景下,機械行業中的通用設備機會凸顯,其中刀具、機床等部分龍頭企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通用設備將率先進入更新周期
從目前看,2023年PMI指數有望逐步走強,下游需求復蘇或驅動資本開支增加,而機械行業中的通用設備將率先進入更新周期。此外,隨著技術進步與相關支持政策逐步落地,中高端產品市占率或提升,國內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于國產替代。
去年下半年以來,制造業PMI走弱,制造業資本開支相對較為疲軟,國內需求承壓;而今年Q3以來不同細分板塊營收增速表現分化。其中,機器視覺與工控自動化板塊受益于1)國產替代加速,市占份額提升;2)下游鋰電、光伏等先進制造業景氣度較好,業績增速表現良好;叉車板塊受疫情影響漸消、下游景氣度恢復等因素影響,增速環比轉正;流程行業受益于上游資本開支積極,Q3單季度收入增速同樣維持較好水平。
從毛利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通用設備細分行業表現較為穩定,受到原材料價格回落滯后效應、銷售產品結構調整以及銷售額增速有限導致規模效應發揮不充足等影響,部分行業毛利率短期承壓,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預期,疊加下游市場景氣度有望邊際改善,細分行業毛利率或逐步修復。
通用設備下游對應包括汽車、家電、電子、食品飲料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制造業,其景氣度狀況會隨制造業資本開支波動。另一方面,基于大部分國產通用設備的進口替代在未來3-5年內仍將繼續推進,以及產業升級推動的設備更迭,自動化行業又有其自身運行的周期性。以典型的機床產品為例,通過梳理較長時間序列的訂單及產量數據,我們發現國內通用設備景氣周期較為顯著,一個完整周期約為3年半-4年。不同數據所反映的行業拐點不盡相同,時間偏離在6個月內。往后看,通用設備周期有望開啟上行通道,疊加自主可控大趨勢下帶來的國產化率提升,通用設備有望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
機床國產替代受益
對該板塊,賣方機構研判,行業景氣周期到來疊加國產自主可控推進,通用設備行業有望迎來觸底反彈。不過通用設備細分子行業中眾多,其中刀具、機床將率先受益于經濟復蘇和國產替代。
機床為工業母機,行業景氣與制造業資本開支關聯密切,短期關注制造業景氣逐步迎來上行拐點。機床作為制造業進行生產加工的必不可少環節,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了汽車、通用機械、電子、模具、航空航天、軍工等全部制造業,本質是通用工業品,受制造業資本開支影響明顯,呈現一定的周期屬性。需求端來看,目前制造業需求呈現弱改善,仍處于磨底階段,按照歷史周期及行業領先指標跟蹤來看,制造業景氣拐點在逐步臨近,但具體時點還需后續跟蹤確認。邊際來看,去年Q4低基數+政策寬信用驅動,Q4板塊增速值得期待。
總量視角下,機床行業呈現周期波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床大國。根據MIR數據,2021年中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額為1847億元,其中,金屬切削、成形機床消費額分別約1233億元和614億元。同時,目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國和消費國,根據德國機床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全球機床產值為709億歐元,其中中國機床產值218.14億歐元,占比為30.8%位居第一,分別領先德國、日本18.1pct、18.2pct;同時,從機床消費看,2021年全球機床消費約703億歐元,其中中國機床消費額235.88億歐元,占比34%,消費額占比持續提升,分別領先美國、德國21pct、27pct。從總量視角來看,國內機床行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市場規模龐大,且無論消費額還是產值占比均占到全球約三分之一份額。對應機床行業發展階段,總量視角機床行業未來或呈現低速穩定增長狀態并呈現周期性波動,中長期行業更多是來自板塊結構性成長機會,一是產品高端化,二是中高檔機床的進口替代。
結合投資來看,國內機床企業的收入體量、產銷量與海外龍頭差距較大,因此投資者可選擇國產替代空間大、技術能力強、營收增長較快、產能處于持續釋放的公司。以德馬吉森精機和國內C公司做對比,2021年德馬吉森精機實現營收219.45億元,全球銷量11574臺;而C公司2021年營收2.54億元人民幣,銷量126臺,未來成長空間可觀。后者最近四年營收增速均保持在30%左右,是國內數控機床領軍生產商,隨著產能釋放業績彈性較大。
工業刀具逐步趕超日韓產品
具體說來,工業刀具屬于耗材,率先受益于工業補庫存。近年來國產刀具需求旺盛,工業刀具國產替代進程持續推進。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2015年以來,我國刀具進口依賴度逐年下降,由當年的37.2%下降到2021年的28.9%。刀具產品本身技術迭代不快,國內企業已掌握后發優勢,目前正是國產替代較好的時間窗口,投資者可關注其中國產化比例較低、技術水平高、毛利率較高的相關公司,例如板塊中的A公司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研發投入較高,最近5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30%,營業毛利率持續維持在30%左右。
再如B公司,最近四年中除了去年外,其余三年凈利潤平均增速超過40%。公司中高端刀具性能較為優秀,逐步趕超日韓產品,性價比較高,未來在國產替代中將受益。
原料成本下降,機械行業毛利率得到改善
從歷史經驗看,新的補庫存周期或將在今年下半年到來。當前我國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剛公布的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制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受益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去年中信機械行業毛利率開始出現明顯回升,成本端壓力大幅緩解,體現較積極的信號。機械行業受原材料成本影響也較大,在其營業成本構成中,原材料平均占比超過60%,如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原材料占收入比重均超過60%。
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報中信機械行業毛利率22.48%,環比已經逐步回升,這反映了隨著原材料價格下跌,機械行業毛利率逐季改善跡象明顯,成本端壓力逐步減輕。不過,由于去年經濟偏弱,機械行業毛利率仍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同時,近期部分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預告較為靚麗。如山推股份預計去年實現凈利潤6.05億元至6.82億元,同比大增255%~300%;安徽合力預計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0%~52%;浙江鼎力預計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9%~50%。
不過對比其他行業,機械設備行業2022年表現相對較弱,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漲跌幅排名第21,排名相對靠后。估值方面,從橫向來看,機械設備行業動態市盈率為24.2倍,在申萬行業中處于中位數水平。從縱向來看,機械行業估值處于較低點。從各個子行業來看,軌交設備和工程機械市盈率最低,而這恰好是今年行業復蘇和估值修復的機會所在。
除了國內復蘇,機械行業也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去年工程機械海外市場持續向好,銷量持續穩步增長,預計今年海外市場仍將維持較快增長態勢。協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挖掘機出口量持續穩步增長。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共計出口挖掘機109457臺,同比增長59.8%。從企業方面看,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企業海外收入去年均取得亮眼成績。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實現國際銷售收入258.8億元,同比增長43.7%,較上半年提升10.8個百分點。
自去年底以來,隨著防控政策優化調整、金融機構加大對地產支持、2023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下達等政策面利好不斷,制造業產能擴張勢頭依然較強,企業的盈利修復有望加速。因此2023年,制造業景氣度觸底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機械行業有望迎來一波估值修復行情,一方面源于景氣復蘇帶來業績上修;另一方面源于政策端和自身附加值提升帶來估值提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認是、賢集網
注:文章內的所有配圖皆為網絡轉載圖片,侵權即刪!
13530956022 何小姐